發展歷史
1、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**提出高性能混凝土(HPC)概念,是新型超塑化劑與混凝土材料科學相結合的成功范例。
2、1824年英I.Aspdin獲得波特蘭水泥專利,水泥混凝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。
3、1962年日本服部健一**將萘磺酸甲醛縮合物(n≈10)用于混凝土分散劑,1964年日本花王石堿公司作為產品銷售。
4、1963年聯邦德國研制面功三聚氰胺磺酸鹽甲醛縮合物,同時出現了多環芳烴磺酸鹽甲醛縮合的。
6、1971~1973年,德國**將超塑化劑研制成功流態混凝土,混凝土垂直泵送高度達到310m。
7、發展方向是HPC及使用復合超塑化劑(CSP)的研究,實現HPC配合比全計算法設計和CSP配方設計。
發展方向
2、復合外加劑:低堿低摻量液體復合外加劑、復合超塑化劑及其配方設計、低堿低摻量液體復合防凍劑、微膨脹多功能防水劑、液體膨脹劑、液體速凝劑、超緩凝劑
功能分類
1、定義:《混凝土外加劑分類、命名與定義》GB8075-87,是在拌制混凝土過程中加入,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質,摻量不大于水泥質量的5%(特殊情況除外)。
2、混凝土外加劑按主要功能分為四類:
B、調節混凝土凝結時間、硬化性能的外加劑。包括緩凝劑、早強劑和速凝劑。
D、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劑。包括加氣劑、膨脹劑、防凍劑、著色劑、防水劑和泵送劑。
本文來源于:http://www.zhima28.com/news/560661.html,轉載請注明出處!